(無綫新聞app提示)
熱帶氣旋卡努襲港,不少平時對天氣不太關心的市民,都不斷登上天文台網頁,了解究竟星期一還有無風打,屬人之常情。為配合市民對打風的渴求,各傳媒都不斷提供香港天文台以外的資訊,但究竟這些「船公司」以外的消息,又是否實用?
早在熱帶氣旋遠在菲律賓以東,連香港天文台都未有任何預告之際,不少傳媒都開始尋覓海外氣象台的資訊,其中一個大家今年認識到的平台,就是有預報圖看的 windy.com,一按時間軸,就有未來10日的模擬天氣圖看,除了有中文介面,風速、溫度、氣壓等資料都一目了然,深受網民愛載之餘,更是傳媒的恩物,因為搶先報風暴消息都要靠此網,至少記者們看得明。
然而,究竟有幾多人會翻舊帳,比較該網一個星期前的預測是否正確,還是得啖笑?
(windy.com截圖)
另一個過往未曾出現的報道焦點,就是不段提供來自澳門氣象局的資訊,一切都是天鴿風災而起。
昔日,無論是港人或是香港媒體,都甚少關心澳門打風狀況,除非真正「打到嚟」,否則絕對不會報,以免混淆。然而天鴿一役過後,無論是澳門氣象局,抑或香港的傳媒都緊張得多,自此記者們除了要緊貼香港天文台的最新消息之餘,更要到網速慢得多的澳門氣象局搵料。
被天鴿重創之後,不少人都擔心澳門再受風災影響,多一份關心也是正常,但其實是否有必要次次跟到貼?今年9月13日,一個對港澳全無威脅的颱風杜蘇芮,僅僅在香港800公里範圍擦過,香港一直未有發出熱帶氣旋信號,反之香港媒體卻緊貼澳門發出的一號風球,甚至乎以快訊形式提示,又未免太過資訊泛濫。
(無綫新聞截圖)
事實上,澳門雖然仍然要「掛風球」,而香港已經轉變成為「發信號」,但由於整套系統準則基本上大同小異,即使傳媒標示了澳門消息,但以一知半解的市民而言,混亂是在所難免,再加上廣東省的風暴消息,實在太多太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