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講呢啲之天祐女皇

歷史講呢啲之天祐女皇

今天,英女皇伊利沙白二世在位63年215天,超越其高曾祖母維多利亞女皇成為英國在位最長君主,也是當今世上第二名在位最長的國家元首(第一名是泰皇蒲密蓬),63年215天是由1952年2月6日開始計算的,那天亦是英先皇喬治六世駕崩之日,喬治六世駕崩,伊利沙白二世按憲法規定繼位(其時女皇本人正在非洲訪問),國喪在前,本來也就不是甚麼舖張之事,筆者翻閱香港舊報,果然當日只有喬治六世駕崩之新聞,英女皇繼位的消息只是稍有提及,歐洲皇室風俗傳統,帝皇在「加冕」大典才是代表權力得到認定,而伊利沙白二世的「加冕」大典,在一年後的1953年6月2日進行,才告登基為帝,成為英聯合王國、加拿大、澳洲、紐西蘭、南非、巴基斯坦和錫蘭等七個獨立國家的元首。香港,作為英國在遠東地區重要屬地之一,當然也非常重視宗主國元首加冕,不只是官方的自high宣傳活動,從1953年6月2日《華僑日報》的報導中,足見香港官民普天同慶,一片昇平,非常熱鬧。



為慶祝女皇「加冕」大典,全港官商機構放假兩天,全民同賀,又舉行盛大的會景巡遊及閱兵,新界各鄉亦分別舉行舞龍舞麒麟巡遊活動,猶如過年一樣,而香港各教會,以至不同宗教團體亦舉行特別集會及祈禱會,在啟德機場內亦有特別置有加冕牌樓,各中外航空公司懸掛旗海及燈光匯演(見各段剪報),不難想像當日各國旅客來港時,甫踏進啟德機場時一定不會忘懷香港是英國的東方之珠。







不要說香港人崇洋拜英,數典忘宗乜乜乜,就連當年從大陸來港的「中國難民」(時語稱為「難胞」),亦特製巨型花牌,「上綴:英女皇加冕,中綴:中國大陸流落港九難民全體敬賀」字樣。兩旁有亂云:加冕慶堂皇,八表同欣民主策;寄身仁壽宇,四年時切漢家心」。感染力、歸屬感、人心回歸不回歸云云,非那些只會高舉愛國民族主義、製造民族矛盾、好大喜功的九流政權可堪比擬。究竟大英當年對香港做過了甚麼?連筆者也對這份隔世感染力,感到驚嘆。(詳見各段剪報)





香港的女皇加冕喜慶氣氛,亦感染鄰埠澳門,因香港商市休假,澳門的相關市場亦只好休息配合,而大量澳門市民亦特別來港趁墟,絡繹不絕,客輪滿載,黑市船票漲價,亦蔚為奇觀。

不得不提的,是負責英王屬土郵政事務的英聯邦代辦處聯同香港郵政署在6月2日當天發行面值港幣一毫的特別紀念郵票(見附圖,為筆者郵票藏品)。以淡紫色為主色,幾何線交錯組成背景,上面印有當年伊莉莎白年輕時三七分面肖像,鵝蛋型外框上有皇冠徽號,並以英語書有coronation一字,是「加冕」的意思,下方則以英文格式寫有這天加冕的日期: 2nd JUNE 1953,最下方有英文Hong Kong字樣(註: 英聯邦及各英殖民地皆推出紀念郵票,與香港同一設計同款的郵票就有62個地區,唯一不同的就是寫上不同的地名(或主色不同),如新加坡)據說當年全港13間郵局在開售後三小時共售出超過一百萬枚,此一盛事之隆重,亦可從中得見一斑。



資料來源:MMIS香港舊報紙‧香港公共圖書館
《女皇加冕宣誓管治大英聯邦參加典禮》《華僑日報》‧第七版1953年6月2日
《社評:慶祝英女皇伊利沙伯二世加冕》《華僑日報》‧第二版1953年6月2日
《啟德機塲佈置一新旗幟交輝燈火齊放》《華僑日報》‧第四版1953年6月2日
《新界各區舞龍熱鬧殊常》《華僑日報》‧第三版1953年6月2日
《教堂分別舉行加冕特別集會》《華僑日報》‧第三版1953年6月2日 《慶祝加冕日難胞心情》《華僑日報》‧第三版1953年6月2日


(郵票圖片為筆者藏品及所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