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來也抽去 抽水向來沒有罪

抽來也抽去 抽水向來沒有罪



近幾星期幾單廣告潮流,都有不少廣告商/組織很「貼市」地就熱話做宣傳:Snickers金句海報成為熱話,被Cheung Ka Chun製的生成器推上高峰,帶起即時抽水序幕;宏利保險幾百蚊拍三條片,由大公司到網民都又拍片上太空又改圖學技能;劉浩龍話食麵時見到對無法可修飾的污糟手,即日已經成堆公司抽水;中國足協在「世界盃亞洲區外圍賽」的廣告大言不慚,香港足總亦推出海報反擊,並再引起兩地矛盾討論。

過往香港不是沒有Real Time Marketing(品牌緊貼議題作宣傳),只是較少,印象中做得最好的,有明將壽司Facebook專頁(可惜已關閉)。而「抽水」快過閃電的,一貫都是網民,尤其是熱忱討論社會時事的。近期多了公司放膽一搏,實在難得。

以往點解商家時代快反應慢?一來源於不少思想未開放,上位決策者未能了解新媒體風氣,二來大膽的橋都少用,亦不想落井下石得罪其他公司,更遑論跟社會有關的敏感議題;三來由於前述原因,Agency出橋時也會自我審查,交出穩打穩紮的Idea。但看來香港廣告界其實都悶得久了,一旦有人打開缺口,就一窩蜂衝去玩。而網絡話題速度之快,程度去到若果抽水遲了一日,已被網民留言指太慢,確實兵貴神速。

抽水成風,自不然又去到「抽水好不好」的討論,社混圈會講「抽完水,然後呢?」、「做咩唔對準政權!」而商業運作,當然會睇數:個ROI(Return On Investment)點先?對個品牌係咪好先?

抽得快,未必好世界,不如抽得中,云云即時抽水例子,也有分上中下等。下等者,可能得罪種族宗教民族,為品牌/產品帶來負面形象,為自己製造公關災難,真正抽水抽著火水;中等者,擊中議題,可能亦搞笑多人傳,但跟品牌/產品無太大關聯,受眾睇完笑完就算,下次想要某種貨品未必想起你個品牌從而消費,就作用不大;上等者,當然抽得快靚正好笑不在話下,內容更要扣連品牌本質,若果是Campaign,有互動就更好。

又有人會說,市場推廣,就要有自己原創意念。誰不想能夠「鼓動風潮 造成時勢」?現在傳播媒介離散,就算人人都都停留在看Facebook動態,但各人朋友圈子不同或讚了不同專頁,都可以像活在平衡時空,看到的世界差天拱地。想帶動潮流炒起一個議題著實不易,能夠本少利大地追議題達到宣傳品牌效果的話,又有何不可?另,同寫文、音樂創作一樣,市場策劃/廣告能夠原創當然最理想,但所有創作,都基於前人某些精品來發展,嚴格來說所有創作都是N次創作,所謂「原創意念」是偽名題。

而抽水能者,不得不提有稱「十九才子」的陶傑,就算不認同其論點、態度,也不能否認他仍有價有市,廣受歡迎,對於其思想宣揚,抽水這一招仍很有效。一個廣告是好是壞,不論是否即時抽水,重點都在於是否扣連品牌/產品,能否獲得目標受眾好感,從意帶來更多生意。抽水是否道德高尚,將軍不會論斷。

p.s. 上面提到明將個page,弱弱的一問,有冇人知邊個係Admin?佢應該好值錢。

(原文刊於廣告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