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自上年九月尾至今,由遮打革命徹底失敗,至鳩嗚遊行膠化,到光復行動短暫成效,抗爭方式於過去半年多的進化速度可算飛快。但可見中共及港共未受嚴重威脅,想迫使政權改善其施政方針已無希望,因此於本人立場而言,無論任何形式的抗爭,最終目標不應再是真普選,而是推倒現政權。在此前提下,民間政治路線最少有兩種:
1. 在地抗爭2. 奪取統治階級的權力
在地抗爭乃最為普羅大眾熟悉的方法,包括傳統的遊行集會,到佔領、鳩嗚、光復和各類暗行動。但在地抗爭主要為增加管治成本,構成壓力,用來壓迫英國等西方文明政權尚可,但要撼動現時港共政權卻嫌不足,因此需有另一批人著眼於奪取統治階級的權力。尤其是建立香港城邦或獨立建國的呼聲逐漸壯大,各位必須開始思考一個議題:執政。
手段
香港以往的反對派,就只是甘於做一世的反對派。即使是後革命時期,有幾個新世代組織打算參選區議會,或是立法會,但此舉未能有效撼動現政權。要真正實現命運自主,就要成為執政者。但觀乎各山頭組織和行動組,仍未有明顯執政慾望,現階段著眼於地區事務為多。其實在三權分立的制度下,除了司法不能隨便插手干預,立法和行政機關都應讓社會公民參與,只是在港英統治期間只讓港人參選立法機關,定下了政治前途框架,令有志從政者至今仍未突破固有界限。
因此本人嘗試拋磚引玉,重提一個塵封已久的話題:影子內閣。
先簡單撮要影子內閣的定義。
先簡單撮要影子內閣的定義。
//在野黨為準備上台執政而設的預備內閣班子,按內閣形式組建而成,「影子內閣」通常不會符合內閣大臣的觀點,反而會與之唱反調。
「影子內閣」會給當任內閣施加種種壓力,其存在是為了促使當任內閣倒台,並最終取而代之。某黨在野時的「影子內閣」往往也就是該黨執政時的當任內閣,全套班子有時照搬,有時略作調整。因而,稱「影子內閣」為「預備內閣」或「在野內閣」可能更為確切。//
成立影子內閣,重點在於「給當任內閣施加種種壓力,其存在是為了促使當任內閣倒台,並最終取而代之。」
放之於香港的情況,所謂內閣就是特首及其問責官員,三司十二局。
技巧
現港共政權凡事以中共和支那人民的利益先行,賣港奸計眾所周知,很多港人關注的民生議題都無法得到合理解答或疏導。因此現階段若要成立影子內閣,其實不必事事表態,亦無需提出非常仔細的政策細節,因為一般市民都很少理會政策的執行詳情。只要以模擬執政的身份,針對市民大眾關心的議題,說出689不敢說的真相,直接道出市民心中的不滿並提出可能的政策方針,而非耍官腔轉移視線,藉此爭取一定程度的好感和民望。記著,主流群眾都是非理性的。
屆時即使香港未有真普選,無法直接促使港共政權倒台,但只要不斷打擊其管治威信,使市民對影子內閣的信任更勝政府時,亦算間接廢其武功。
也許一眾走在勇武前線的抗爭者對爭奪政治權力的遊戲不屑一顧,但只要運用得宜,影子內閣跟在地抗爭可以是相輔相承。因為港豬都崇尚權威,而非武力,只要先奪文官之權,從統治階級層面建立威信,再用此名義為「以武制暴」護航,這樣對港豬來說較易接受,抗爭者日後落場行動時亦能得到更多體諒,減少抗爭途中與路人的爭拗,可以更專注地應付藍屍和慈母的襲擊。否則在地抗爭被一眾愛好和理非的港人所不齒的情況下,往後前線抗爭將越見艱難。
閒話至此,也許有人覺得有種左膠論調,因為本土派義士時常掛在口邊,認為抗爭無法取悅所有人,爭取民心是多此一舉。在此重覆一次文章開首的兩種政治路線:1. 在地抗爭 / 2. 奪取統治階級的權力。對於在地抗爭,本人認同不必執著於所謂政治公關。但若果最終目的是推翻現政權,由革命者當家作主,則必須思考如何取悅群眾 (包括抗爭者眼中最不屑的港豬),因為民主制度的遊戲規則就是你必須得到群眾支持,爭取選票當選。
對於影子內閣,只需視之為另一種政治組織,與現在各組前線行動者合作即可。一些dirty work,一些會弄哭小女孩的抗爭交由前線行動者進行;罵錯人,打錯人了,前線行動者不必太上身,由影子內閣為其護航,兩者之間表面無甚關係,暗地裡互補不足。其實這種做法,則等於慈母打得滿地鮮血,從來不必由暗角七警親自解話,背後自有一眾高宫及權貴替其狡辯一樣。這種骯髒的政治化妝術,是未來必須學懂的遊戲手法。
風險
但成立影子內閣此舉將引來兩項主要風險:
1. 左膠和一眾泛民之騎劫
2. 中共及港共的瘋狂打壓
雖說本土思潮泛起,但亦不能忽視泛民左膠的固有力量,一眾沒有信念的政治free rider,一旦發現有任何挑戰其地位的威脅,都必然想辦法騎劫並使之膠化。而且有蘋果維穏報的加持,足以令影子內閣的目標群眾:傳統和理非,繼續墮入泛民左膠的萬世光環。
但泛民左膠一路走來仍未成立影子內閣的主要原因,就是第二點,他們害怕中共及港共打壓,害怕惹怒中共,害怕中共最開心,害怕有藉口讓中共怎樣怎樣,從遮打革命至今,他們的論調從沒改變。
中共並不害怕每年幾小時的燭光集會,或是假日遊行,對於一個經歷權鬥數十載的貪腐集團而言,人民萌生奪權的執政意識才是其最害怕的夢魘。所以本人亦不諱言,假若影子內閣之舉得以廣傳,可能會惹來反噬,最明顯的一著就是通過23條立法,使這種企圖奪取政治權力的行為和言論違法。更甚是,在香港落實國安法。
但本土派義士與泛民左膠之分別,就是不會因為中共的開心或憤怒指數而作繭自縳。所以,關鍵一點就是與時間競賽,要在23條回歸前成立影子內閣並建立起足夠影響力,於惡法重臨時與之抗衡。
現況
其實現階段已有一路人馬正磨拳擦掌地為此準備,就是香港復興會,詳情看陳雲簡述成立的原因可探知一二。但要打破十九才子陶傑口中的小農DNA,要真正讓香港人的公民質素提高,除了前線勇武抗爭外,參與政治討論亦是每位香港公民應做之事,不能將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也不能寄望有救世主降臨,自己香港自己救,不應只是一句口號,而是身體力行的一項政治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