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籲網路抵制者別拿阿Q當榜樣

《中國青年報》籲網路抵制者別拿阿Q當榜樣

香港藝人杜汶澤因在評論中國問題時大膽敢言,近日遭大陸網民發起杯葛行動,呼籲國人罷看其出演的電影,事件惹來爭議。在一片抵制聲中,大陸媒體《中國青年報》今日(5月13日)發表署名文章,標題為《網路抵制者別拿阿Q當榜樣》,作者湯嘉琛認為大陸網民發起的抵制行動,往往以為自己是教訓了惡人,實際卻只是阿Q式精神勝利法。 

文章表示,杜汶澤近日所參演的電影遭遇滑鐵盧,雖與同期電影實力太強有關,但網民的抵制,也的確讓電影的口碑不佳,而近年拿網絡作為武器的例子也不少,如早前MH370航班失蹤事件,就有網友呼籲抵制馬來西亞,隔幾天就有人在微博發起要讓「某某某滾出娛樂圈」的話題,但抵制行動經網絡放大後,經常越來越脫離最初的衝突,轉而成為「一場網路狂歡」。 

作者認為,因為參與網絡抵制,能讓身處其中的人獲得一種集體遊行式的「在場」感,這種狂歡體驗讓參與者的情緒成為行動的主宰,理性判斷退居二線。而當抵制行動贏得關注之後,參與者會被一種虛妄的成就感包裹,變得更加亢奮,並試圖將「戰火」從網上燒到網下。在這種「廣場狂歡式」的集體行動中,參與者往往會認為自己教訓了惡人,維護了自身或集體的尊嚴的尊嚴,贏得了勝利。 

但作者指出,殘酷的現實是,網絡抵制者的勝利屬阿Q式的「精神勝利」,因為抵制一直都是弱者擅用的手段,是一種從下向上的姿態,是一種自感委屈和弱勢的角色扮演遊戲。而絕大多數沉浸在「阿Q式勝利」喜悅中的網路抵制者,都沒有意識到,旁觀者早已在他們身上貼上了「語言暴力」、「民粹」,甚至「腦殘」的標籤。而他們所發起的抵制行動,絕大多數時候都是在「幫倒忙」。而輿論審判在道義上,並不具備充分的正當性,反而會映照出自己的不寬容、不自由。 

另外文章指出,藝人能對公共事務暢所欲言,無論如何都比公共人物只知道「悶聲發大財」好,作者認為,如對某些人的言論不敢苟同,只需置之不理或公開與其理論,如動輒呼籲抵制,並在抵制過程中自我感覺良好,只會顯出自己的狹隘和幼稚,並勸籲網民們不要再拿阿Q作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