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於日本近日錄得一宗因為進食受污染飯盒而感染諾如病毒的爆發個案,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總監徐樂堅醫生今日(4月14日)提醒市民,外遊時應提高警覺,時刻注意個人、環境及食物衞生,以減低食物中毒的風險。
徐樂堅表示,根據日本當局公布的資料,有72人曾於4月9日進食栃木縣南部一間餐飲機構提供的飯盒後出現腹瀉、發燒和嘔吐等食物中毒症狀,其中1人死亡,但死因尚待確定。有關當局的調查發現,患者及餐飲機構工作人員的糞便樣本對諾如病毒呈陽性反應。由於日本是鄰近香港的熱門旅遊地點之一,而今年諾如病毒在日本的活躍程度較過去5年同期為高,他特別呼籲計劃或正在當地的市民提高警覺,時刻注意個人、環境及食物衞生,以減低受感染的風險。
他續說,諾如病毒具高度傳染性,受影響人士即使接觸少量諾如病毒,亦有機會受感染。病毒可透過進食受污染的食物、接觸受感染人士的嘔吐物或排泄物,及接觸受污染的物件等不同途徑傳播,有機會導致大規模爆發。由於酒精未能有效殺死諾如病毒,酒精搓手液並不能代替使用梘液和清水潔手。
諾如病毒的症狀包括噁心、嘔吐、腹瀉、腹痛、輕微發燒及不適。大部分患者一般會自行痊癒,症狀通常在1至3天內有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