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我是殺人鯨 被抹黑於城邦圍牆之下

假如我是殺人鯨 被抹黑於城邦圍牆之下



上文,回到最初,殺人鯨被捕捉時,紀錄片「Blackfish」報導的情況是怎樣的呢?

捕鯨船在圍捕大群鯨魚的時候,是一家大小都不放過。不過到最後,只有幼鯨會被送到水族館,而且當中有三分之一在運送過程中死亡。

換言之,被捕幼鯨自幼便要忍受骨肉分離。

就以殺人鯨提康利的身世為例,當被送到水族館後,牠會隨即被安排接受訓練,迎接表演生涯。不過水族館內已有其他被訓練經年的較年長同類,大家雖是同伴兼共同受訓,但一隻原來野生,跟著母鯨長大而又未成年的幼鯨,該如何自處?

水族館的訓練模式是不人道的。提康利的成長是這樣的,牠會跟另外兩隻較年長,兼有表演經驗的母鯨一起受訓,但只要其中一隻做不到訓練員的要求,其餘兩隻都會一起受罰或捱餓。

如是者,新來的提康利便因為連累同伴受罰,而受到報復性攻擊。
每天傷痕纍纍,苟活。

最殘忍之處,擁有高度智慧和情感的腦袋,每晚訓練完成後,就回到「監倉」睡覺。
身心都沒有正常發展過,生存只基於動物的本能。

適逢寫此文的時候,找到中天新聞台的一段有關此事的新聞片段。
香港好像甚少報道這新聞。

剛巧在星期一,2月24日,原來是慘劇發生四週年。

看完這套紀錄片,內心鬱悶了幾天。
這條殺人鯨的遭遇,似不似被逼瘋了的香港人?

被當搖錢樹?
被同伴攻擊?
被剝奪自由生態?
被苟延殘存?

很,痛。

圖片來源:BlackfishTrailer

中天新聞:殺人鯨奪命實錄

延伸閱讀:殺人於無形 城邦困獸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