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站深耕棒喝無不可,窮變則通一道理

街站深耕棒喝無不可,窮變則通一道理


近月流感肆虐,港共官員預期會死個四五百人,但為了相親相愛樂也融融,就不勸市民戴個口罩提防提防了。各區民間組織或小小鄉民,自發宣傳防疫,引得建制的乜乜聯會、以及西裝骨骨的泛民社區主任紛紛效顰。他們立於街頭的一顰一笑真是我見猶憐──憐他派口罩叫人保障自己,自己卻光明磊落偉大無私毫不防備以真貌視人──恐是怕人記不得他曾落區為人民服務,不欲錯失那點曝光機會吧。

說回頭。小弟閒人一個,就參加義工助真正自發防疫的香城小民宣傳宣傳。我們都是慣過平凡生活的,二三十年來的認知,宣傳就是咪、架、紙。司徒老人當年先見之明說得好,的確是手執一支咪,百呎範圍我擁有;只不知何以癌能上腦還能傳染,傳回到曾替他把脈斷症的議員處,認真可惜。扯遠了。易拉架輕便易攜,是流動佈陣的必備良藥。其作用不外是展示功德與人頭嘜,雙掌一翻,劃地即成,立其側倍我形,影出黎張相就更威武。易拉架二奶假,同二奶嘅作用又確係差唔多,都係包裝男人財力雄風猶在的好物。還有那派完即棄的小單張。如果資料精簡矢能中的,用處可大;現實的卻總是重重複複一葫蘆。還是大中華膠時到維園歡聚,總理所當然把一疊六四單張朝屁股下塞,同樣曾是大中華膠的你,唔好同我講冇試過。

講咁多,咪、架、紙三為一體的街站就這樣不容於今嗎?固是不然。

街站可喚起人們記憶,但議題不同,其召喚能力也不一。然後我們一問,雨傘之後可須「喚起人們爭取真普選的記憶」?我答若是連雨傘也烙不了印的所謂「中間派」,可能靠區區街站?宣傳防疫意識是近月之事,起始自免不了循舊徑,以咪、架、紙為力。然而觀局察色,傳媒開始報道、小小區內的目標群眾也已視街站為日常,就自然變為深耕細作了。防疫意識的深耕,就不過是走到晨運集中地,直接面對H3N2死亡率最高的長者,派派口罩誘之以利、噓寒問暖動之以情、稍陳疫況說之以理,望其自知高危,主動保障自己。宣傳防疫深耕效用大;然那民主自由,也豈非已深耕大作宣傳了十數年?一把雨傘,豈非已重重擊在十八區,成為了數月來的茶餘話題?真的耕得夠深了,惜失敗依然,宣揚民主自由,可不同防疫般切身親和易受落。只不知何以小市民也懂的變通,左膠泛民卻懵然不理。試想你走到阿伯面前,說一堆在他而言價值虛無的民主自由──就正如私煙BB跟你說她有如小白菜的美貌──兩者均只會趕緊刪除想像避免擴闊︰阿伯還是自詡生活安穩比幾十年前好多了你班廢青咁都唔知足冇鬼用;而你則還是J那淫Kay娜姐AKB吧。這是用了十數年深耕與數月雨傘大作所得出的兩條溝,是沒可能溝埋做瀨尿牛丸的。

這種深耕費時失事無效用,棒喝之聲就紛紛起。大埔屯門沙田接踵起,尚聞下周復元朗。對這些地區性勇武行為的評論如雨後春筍,貶者批其一日之用實為無用;抬者頌之本土自衛再聚人心。懶再加議,只想說深耕十數載既是無用,做咩唔俾機會新興勢力棒喝番幾年?

窮變則通,簡單一個道理,怎麼不看透?都係嗰句,泛民同土共要保持天秤平衡。要平衡,最好就深耕多一百年,彼此耕慣姦熟,皆大歡喜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