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讀過一篇由台灣人寫,剖析台灣服務業的網文。文中提到台灣是「服務業王國」,實在不敢苟同 - 所謂「王國」,到底該如何定義,值得斟酌。
記得最初來台,最難適應的,是每次走進便利店,若然當家的是女店員的話,無論是雙十年華的青春少艾,抑或年過五十的歐巴桑,都會聽到她用「娃娃音」叫出「歡迎光臨」 - 聽畢定當背脊發毛,禁受不了!不過,幾多港男就是為了台妹的溫言軟語而神魂顛倒?或許只是筆者無福消受罷了。
據筆者非正式統計,台灣服務業人員和藹可親的比率較香港高;相對地,「西口西面」指數則較低。這就代表台灣的服務業比香港更優勝嗎?言之尚早。
香港,經常被稱為全球節奏最快的城市,有說要在香港以外的地方認出香港人並不難,尤其在機場 - 走路走得最快的,九成是香港人。以飲食業為例,為求達到客似雲來,「菜」如輪轉,很多時由下單到上第一道菜,都不會超過五分鐘,速度之快幾乎冠絕全球!當中,光速出餐的「澳牛」更是享負盛名。
相比之下,在台灣很多時要吃就要等,還叫你若是等不了就不要幫襯。食店有堅持,本亦無可厚非,但應當不會每樣都要等吧?有時想請店方先上些不用等的菜,對方卻好似聽不明白,甚至認為是個奇怪的要求 - 為甚麼香港人總要急著要吃?
蘿蔔青菜,各有所愛,速度與態度,各有各討好;但講到應變能力及處事彈性,筆者認為香港勝出不只一籌。
某次到一間餐廳午膳,其時四人桌已經滿座,但十人桌足有十張以上是吉的,而且無人預訂;但侍應堅持四個人不能坐大枱,無論搭枱與否,一概不可。結果大堆人在乾等,這個狀況,香港人表示難以理解――在商言商,也是奇奇怪怪。為甚麼明明有加快客人流轉速度的方法卻不用?當然,人家不希罕那幾枱生意,身為顧客也實在無話可說。
又試過到藥房買奶粉,事前已在該店的社交網站帖文知道有特價,亦已致電該店詢問清楚才去買,豈料現場店員卻搞得不清不楚;見他似乎搞不清狀況,勸他問問資深同事,他卻不願意。最後等了又等,這位店員最後表示根本沒有特價,反問「你是否搞錯?」當時筆者亦沒有生氣罵他,只是叫他不懂就去問清楚,沒料到他卻反指我不體諒,說自己不過是新入職員工而已。
實在莫名其妙!遇有不懂的事,當然就要問人,不然怎麼解決?其時初為人父,也是壓力爆煲,心想:「我體諒你,誰體諒我?」心中一氣,竟然當場痛哭,嚇得他措手不及,排在後面的少婦亦避之則吉,退到店的角落;店員則一臉驚詫,忙說抱歉,問「當新手爸爸是否很辛苦?」又說可以交個朋友,聽筆者訴苦云云。只是愈聽愈氣,覺得他牛頭不對馬嘴,誰要做朋友?不過是想買罐特價奶粉而已!不然回去又會被罵。
很多人說,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情,或許如此願意與顧客成為朋友的店員,在香港猶如鳳毛麟角。問題是,筆者來到店裡,根本不是想識朋友,亦不需要你的道歉和示好!你為我解決問題,提供一罐特價奶粉就好!
在台灣,每當出了岔子,總會聽到很多道歉;或者真心,或者虛偽,但身為習慣香港生活模式的人,大抵不會太在意,要的只是你幫我將問題解決而已。
說來市儈,在香港,很多時只要願意付錢,對方就會為你解決問題;但人在台灣,就算你願意付錢,問題依然一大堆!稍一不慎,你還落得「奧客」之名,真是冤枉。
(編按:本文刊載於熱血時報印刷版第88期。熱血時報印刷版訂閱連結:http://www.passiontimes.hk/4.0/regform.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