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症尚未過去,香港的失業率已經攀升至十五年新高,就業不足率亦升至近十七年高位;「炒散」的自由職業者,其損失雖無正式統計,但他們同樣蒙受極其沉重的打擊。特區政府的所謂「防疫措施」無法說服業主減租,就一刀切要多個行業暫停營業,懶理升斗市民的生計,打工仔們你死你事。本席認為,政府必須盡快反思扶貧政策,以在失業浪潮到來前做好準備,令普羅大眾免受貧困之苦。
基層市民的困局:經濟不景,物價上升
各行各業在疫症下縮減產能,而民眾對食品和日用品的需求仍然存在,一消一長下,物價仍然持續上升,引發以下社會問題。
食物銀行無以為繼 疫症前,食物銀行每年要支援約四萬名市民,營運本已相當吃力。疫症下,接到大量失業人士、散工及停薪留職者求助,同時可供回收的食物亦因疫症影響而數量大減,使營運更顯困難,只能無奈縮小服務規模,影響貧窮人士兩餐飯碗。
政府援助未見充足 在食物銀行規模縮減下,貧窮戶的兒童未必有足夠新鮮食物,窒礙發育。特區政府正資助七家機構營辦八個短期食物援助計劃,今年預算會增加8500萬元資助,我們認為未來有必要再大幅增加資助,至每年能夠支援數以十萬計市民的程度。
反思扶貧政策 推行「全民基本收入」
特區政府坐擁萬億財政儲備,冷氣高官對社會政策彷彿一竅不通,社會大眾又對長遠發展不抱希望,因此當下最實際是推行「全民基本收入」政策,又稱「無條件基本收入」(Universal Basic Income)。
解決資本主義社會蕭條問題 按照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米德(James Meade)的設想,這種「社會分紅」不設定任何資格條件,每年或每段時間就由國家提供所有公民一份維持最低生活所需的收入,有效解決資本主義因有效需求不足而發生的經濟蕭條問題,不會鼓勵懶惰。
香港派錢條件充足 香港財政儲備豐厚,庫房連年水浸,固然屬世上最有條件實現「社會分紅」的地區。加上政府在過去十數年間有不少「派錢」經驗(如近期的一萬元「現金發放計劃」),社會大眾亦對「全民派錢」有一定期望,條件相當充足。
貧窮問題極度嚴峻 香港堅尼系數高見0.539,屬世上貧富懸殊最嚴重的發達地區,政府本應協助貧窮人口改善生計,促進向上流動;疫症過後,本港經濟需時重建,特區政府更是責無旁貸,有必要扶助基層市民。
(編按:本文刊載於熱血時報印刷版第85期。熱血時報印刷版訂閱連結:http://www.passiontimes.hk/4.0/regform.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