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之建立、語言之區隔,乃安邦定國之大事,中外皆然。1997年之前,香港訂立官方中文典範受到兩件大事影響,令英國殖民地政府採取古文教學及廣東雅言,令香港的通用中文及口語,與大陸地區區隔。第一件事,是上世紀的省港大罷工,香港工人北上廣州聲援;第二件事,是共產中國成立,大批難民從南北各省湧入香港。
然而,香港的語文區隔並非孤立和倒退,而是融和與提升。香港通用中文融和漢唐古文,政府公告、民間公函顯得莊重古雅,而且融入現代制度。主權移交之前,戲院廣播「奉政府諭,戲院場內,嚴禁吸煙,違例者,最高罰款港幣五千」既有王朝威嚴,也有現代法律。個別戲院告示「奉政府諭,本院全面禁煙」,更有四六詞賦行文之美。語音方面,電台播音員、影視演員、歌星都有語音和聲樂訓練,早期更大部份由粵劇出身,兼學話劇及西洋聲樂,故此香港的通行粵音,雖然將省城的西關腔調平板化,但亦有現代大城市的響亮發言方式,而且句子長短合宜。這是從省城話(provincial language)改進而成為大都會語言(metropolitan language)之過程,令香港粵語擺脫土氣,脫穎而出,成為香港官話。鍾偉明先生用香港粵腔演繹彭定康先生的總督新年賀詞,可謂其中的表表者。
從香港流行文化和影視娛樂 見證香港粵語的建立過程
一、 1950-1960年代:關德興、新馬師曾、鄧寄塵等人的粵語是廣州省城腔調,現代都市語調及詞彙不強,文句較短,鄉土氣息頗重;這方面可從麗莎、仙度拉、鄭錦昌等人的早期粵語流行曲可見一斑。
二、 1960-1970年代:陳寶珠、呂奇、謝賢、胡楓、梁醒波等人的都市粵語,廣州腔的高亢音調脫去,語調親切,文句適中。
三、 1970-1980年代:尹芳玲、楊廣培、鍾偉明、羅文、周潤發、劉德華、林子祥的大都會粵語,語調渾厚或倔強皆可,文句可以頗長,而且有西化的huh、「霞吓」(「我聽到了」的意思)等發聲
詞。
《黃飛鴻正傳》中的省城粵語
關德興在《黃飛鴻正傳》(上集,1949年)中,是如何講話呢?筆者謄寫了他在電影開頭,收梁寬為徒的時候,訓勉由曹達華飾演之梁寬的一段話,予各位參考省城粵語的語彙和句子。雖然語調無法用謄寫顯示,但也可以知道一二:
黃飛鴻:嗱,你從今起,要尊師 …… 重道,你時時刻刻,咪唔記我地學武嘅目的。你學武目的呢?大,為國家出力;小,你最低限度都要除暴安良,你又要畀心機啲學武,你學好到你嘅體魄,有咗你嘅健強體魄呢,然後可以在於社會,做一番驚人嘅事業。我教你學功夫,你千祈咪記住,成日出外惹是招非,或者出外生事,你記得嘛?
梁寬:記得喇,師父!
黃飛鴻:起身啦。嗱,我俾封利是你。
梁寬:多謝師父。
黃飛鴻:等我再講我地流源嘅派別畀你聽。嗱,你睇,我地所學嘅武藝呢,就係少林寺嘅來源。(指向至善禪師畫像)呢一個就係至善禪師,當佢南來嘅時候呢,將渠少林功夫帶到廣東,一路傳到我地師祖陸阿采,由我地嘅師祖,又傳到我嘅先父黃麒英,由我嘅先父呢,又傳到我呢一代,我 - 然後傳到你哋一代喇。你哋知道嘛?你哋要畀心機學呀。(指向至林福成畫像)嗱,我再來介紹,呢位林福成師父呢,就是廣東鐵橋三師公,係著名嘅拳術家嚟嘅。鐵橋三師公呢,係發明咗一手鐵線拳,林福成師父呢,就係佢嘅得意門生。我手鐵線拳呢,就係係林師父處學嘅。所以,都算係 …… 我師父,即係 …… 你哋嘅師公,你要時時刻刻要紀念佢,咪忘記佢。嗱,我家陣叫你嘅師兄,耍套鐵線拳畀你睇下,耍兩路咁多,你要 …… 睇真,要記住。
關德興在1949年的黃飛鴻電影中講的「嗱」字,是普遍使用的發聲詞。到了1988年由王家衛導演的《旺角卡門》(劉德華、張曼玉、張學友及萬梓良主演),張學友飾演的幫會散仔(小混混)「烏蠅」的口中,卻變成挑釁的發聲詞,例如豎起中指向人家說「嗱!你做得出我就切!」之類。至於一般發聲詞的「嗱」,就被「喂」取代了。而用「喂」來做一般的發聲詞,其表表者是黃毓民及鄭經翰,兩位名嘴在1990年代的電台主持時評及烽煙節目,經常用「喂」來引起讀者注意。這些都是香港的現代影視及電台傳播對於粵語口語的影響,形成了香港粵語的過程。
然而,香港的語文區隔並非孤立和倒退,而是融和與提升。香港通用中文融和漢唐古文,政府公告、民間公函顯得莊重古雅,而且融入現代制度。主權移交之前,戲院廣播「奉政府諭,戲院場內,嚴禁吸煙,違例者,最高罰款港幣五千」既有王朝威嚴,也有現代法律。個別戲院告示「奉政府諭,本院全面禁煙」,更有四六詞賦行文之美。語音方面,電台播音員、影視演員、歌星都有語音和聲樂訓練,早期更大部份由粵劇出身,兼學話劇及西洋聲樂,故此香港的通行粵音,雖然將省城的西關腔調平板化,但亦有現代大城市的響亮發言方式,而且句子長短合宜。這是從省城話(provincial language)改進而成為大都會語言(metropolitan language)之過程,令香港粵語擺脫土氣,脫穎而出,成為香港官話。鍾偉明先生用香港粵腔演繹彭定康先生的總督新年賀詞,可謂其中的表表者。
從香港流行文化和影視娛樂 見證香港粵語的建立過程
一、 1950-1960年代:關德興、新馬師曾、鄧寄塵等人的粵語是廣州省城腔調,現代都市語調及詞彙不強,文句較短,鄉土氣息頗重;這方面可從麗莎、仙度拉、鄭錦昌等人的早期粵語流行曲可見一斑。
二、 1960-1970年代:陳寶珠、呂奇、謝賢、胡楓、梁醒波等人的都市粵語,廣州腔的高亢音調脫去,語調親切,文句適中。
三、 1970-1980年代:尹芳玲、楊廣培、鍾偉明、羅文、周潤發、劉德華、林子祥的大都會粵語,語調渾厚或倔強皆可,文句可以頗長,而且有西化的huh、「霞吓」(「我聽到了」的意思)等發聲
詞。
《黃飛鴻正傳》中的省城粵語
關德興在《黃飛鴻正傳》(上集,1949年)中,是如何講話呢?筆者謄寫了他在電影開頭,收梁寬為徒的時候,訓勉由曹達華飾演之梁寬的一段話,予各位參考省城粵語的語彙和句子。雖然語調無法用謄寫顯示,但也可以知道一二:
黃飛鴻:嗱,你從今起,要尊師 …… 重道,你時時刻刻,咪唔記我地學武嘅目的。你學武目的呢?大,為國家出力;小,你最低限度都要除暴安良,你又要畀心機啲學武,你學好到你嘅體魄,有咗你嘅健強體魄呢,然後可以在於社會,做一番驚人嘅事業。我教你學功夫,你千祈咪記住,成日出外惹是招非,或者出外生事,你記得嘛?
梁寬:記得喇,師父!
黃飛鴻:起身啦。嗱,我俾封利是你。
梁寬:多謝師父。
黃飛鴻:等我再講我地流源嘅派別畀你聽。嗱,你睇,我地所學嘅武藝呢,就係少林寺嘅來源。(指向至善禪師畫像)呢一個就係至善禪師,當佢南來嘅時候呢,將渠少林功夫帶到廣東,一路傳到我地師祖陸阿采,由我地嘅師祖,又傳到我嘅先父黃麒英,由我嘅先父呢,又傳到我呢一代,我 - 然後傳到你哋一代喇。你哋知道嘛?你哋要畀心機學呀。(指向至林福成畫像)嗱,我再來介紹,呢位林福成師父呢,就是廣東鐵橋三師公,係著名嘅拳術家嚟嘅。鐵橋三師公呢,係發明咗一手鐵線拳,林福成師父呢,就係佢嘅得意門生。我手鐵線拳呢,就係係林師父處學嘅。所以,都算係 …… 我師父,即係 …… 你哋嘅師公,你要時時刻刻要紀念佢,咪忘記佢。嗱,我家陣叫你嘅師兄,耍套鐵線拳畀你睇下,耍兩路咁多,你要 …… 睇真,要記住。
關德興在1949年的黃飛鴻電影中講的「嗱」字,是普遍使用的發聲詞。到了1988年由王家衛導演的《旺角卡門》(劉德華、張曼玉、張學友及萬梓良主演),張學友飾演的幫會散仔(小混混)「烏蠅」的口中,卻變成挑釁的發聲詞,例如豎起中指向人家說「嗱!你做得出我就切!」之類。至於一般發聲詞的「嗱」,就被「喂」取代了。而用「喂」來做一般的發聲詞,其表表者是黃毓民及鄭經翰,兩位名嘴在1990年代的電台主持時評及烽煙節目,經常用「喂」來引起讀者注意。這些都是香港的現代影視及電台傳播對於粵語口語的影響,形成了香港粵語的過程。
English Version:http://www.passiontimes.hk/article/10-02-2018/48440
(編按:本文刊載於熱血時報印刷版第59期。熱血時報印刷版訂閱連結:http://www.passiontimes.hk/4.0/regform.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