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香港出現非常古怪的風氣,男女相互指責對方「港男」、「港女」,老中青三代互斥「廢老」、「廢中」和「廢青」,即使一個座位亦掀起巨波,紛紛拍片影相放上網公審。「年輕就是原罪」這番話,你聽過幾多次?吊詭的是,我們每個人,都曾年輕過,但隨著日子遠去,好似又淡忘當日的自己是怎樣撐過來。
「每一代的年輕人都一樣迷惘。若有人能為他們指引方向,那將會是畢生受益的事。」
每一代年輕人 都曾為升學擇業迷惘
香港每年約有十一萬中學生需要為選科及考大學而頭痛,亦有逾三萬大學畢業生為尋搵工煩惱。聖雅各福群會青少服務高級經理黎良好(Nikki)如是說:「我從事青少年服務二十年。早就留意到,年輕人升學與就業之問題年年都有,主要原因是未有清晰方向。今時今日的一代,面對學校內外及網上無窮無盡的資料,往往無從入手,總是擔心自己錯過重要資訊,影響日後人生路。例如,有同學因為喜愛文化藝術而在報大學時選了中文大學Cultural Management,但開課後才發現,畢業後的出路只有策展人(curator)一途,而這在香港極難入行,最後只好在第二年轉科 ...... 咁就白白浪費了一年。」
「一年時間,說長不長,話短唔短。但看著同期的同學仔都讀得開心、投入,但自己好似仲未搵到出路,繼續跌跌撞撞,不單浪費了一年時間,也浪費了一年的學費,感覺殊不好受。」Nikki分享了一個2017年的調查發現,有多達43%高中生不了解自己究竟適合何種工作。
「升學定就業,永遠都是兩難 - 如果你沒有這困擾,恭喜你!你的人生路之順暢,及得上贏在起跑線、含著銀匙出生的人。」
資訊氾濫 令年輕人無從入手
但,我城還有不少學子,為前路惆悵不已。年輕人人生經驗不足,他們需要的,不一定是一份工作,而是方向、機會 ...... 「每個人都曾年輕過、迷惘過。近年好興IT,好多學院及大學都有辦資訊科技課程,但原來入讀條件之一是要修過化學才可報考。如果本身修讀文科,卻一心諗住讀IT,若果可以早點知道這事實,就可及早改變主意啦。」
「現今資訊發達,上網甚麼都有,看得人眼花撩亂。關於升學、就業資訊多了,但不見得清晰,年輕人愈睇愈混亂,又怕錯過任何重要資訊,不知如何選擇。」
「唔可以俾佢哋覺得你off。我們嘛,所有活動照搞,同時集中火力製作手機職學平台,照顧這世代15至29歲年輕人的需要。」
青少年服務數碼化 推出職學平台app
平台是個獨立的手機app,名字喚I am,口號I aim therefore I am(你想,成就理想),參照法國哲學家René Descartes名句je pense, donc je suis(I think therefore I am,即「我思故我在」)。「宣傳文案充滿正能量,但其實睇得同時一樣打得。與其話這是app,我認為說是平台更恰當;原因是,職學平台不會單提供資料,而是加入了人工智能,不單有game玩、有片睇、有互動,亦有真人對話,務求支援青少年的升學與擇業。」
將人工智能用於青少年服務,在香港「有別於傳統的問卷,我們精心設計了心理測驗,配合chatbot及數據分析技術,幫助年輕人了解自己的長處、短處與職業志向。而根據心理測驗的結果,我們為他配對適合的活動,以及升學就業資訊。這樣就不用而對浩瀚的資訊大海而無從入手。他們了解自己後,會更易找到人生方向和目標;另外,平台上會有相關的講座直播,令當日無法親身到場參加的人,都可以收看並在互動chatroom中問問題。」而為了令青年人對於未來升學和擇業更有把握,他們更情商了大學生與職場新鮮人受訓練後,出任導師並參與網上真人對話,以instant messenger形式與年青人分享自身經驗與心得,並解開他們的疑團。
「若職學平台online所提供的資訊無法滿足年青人所需,我們會提供offline的一對一輔導服務。由於之前在平台上已收集該位受助者的資料,社工可以針對性地按此找尋處理方法;同時年青人已對自己的個人路向有一定了解,不會茫然失措。這樣就可以online與offline『包抄』年輕人所面對的問題,而註冊社工的角色非常重要。」
聖雅各福群會這個嶄新的職學平台獲恆生銀行支持,並計劃於2019年推出;預計首年接觸超過150萬人次,服務超過1萬位登記用戶;換句話說,即將進入測試階段。每年杜鵑花開過了以後暑假即將來臨,在此期間,無數學子為前途憂慮,升學?就業?升高中的忙於選科,升大學的忙於選學系,大學或大專畢業,甚或中學畢業的都在想,繼續讀書抑或搵工做?
「社會上一日有年輕人,這問題就一直存在。事實是,這沒有統一的解決方法,必須按照社會實況,因時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