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發表新一年的財政預算案,以四個字形容,就是網民常說的「消滅貧窮」,不是eradicate poverty,而是eradicate the poor。
「全民考DSE」、「老豆老母無飛去海洋公園」、「山長水遠去數碼港打機」和「唔派錢就去中環搶錢」,我們嘲笑陳茂波的無聊花招,笑聲之下盡是無奈。
香港人 被針對 被流放
無奈來自所謂的預算案紓困措施,大半金額都用於中產專享的退稅退差餉,政府浪擲了數百億都無法惠及自己 - 陳茂波說「針對性」,但大家都覺得自己被政府針對。回水派錢還富於民,本來是最簡單、直接和有效的緊急補救措施,陳茂波卻拒絕香港社會的共識。他是鐵了心腸坐視平民自生自滅的,林鄭政府經常叫大家到大灣區求學、養老和發展,民建聯又提案倡議在廣東拓展「香港村」,香港平民大概要做好被流放的心理準備。
世上所有極右政府都愛視人為經濟動物,特區政府似乎亦沒有當過香港人是人,只會用統計數字去衡量所有人和事。每屆特區政府都侃侃而談,說增加了幾多百份比的教育、醫療和社福開支,然而會計師出身的陳茂波,又有否留意到教育、醫療、社福系統的「資本回報」(即return on capital,簡稱ROC)奇低,政府投放再多公帑都如泥牛入海?
本人不是要說它們每年能夠賺取多少錢,又或為何財政司每年都估算錯誤政府收益;而是,整個政府制度的運作瀕臨崩潰,缺乏成效,服務提供者和使用者都在活受罪 ...... 這些問題並非單純地能以錢解決。
在地產業鏈與生態圈 保障全民富足
預算案中政府大鑼大鼓投資創新科技,受益的可能就是騰訊、阿里巴巴、京東和百度,卻從來沒有想過要投資在土生土長的市民身上,如發展本地工農業、回購領展、扶助墟市小販等,使港人能夠從大財團手上取回生產工具,建設在地產業鏈和生態圈。
不過,那群貪慕虛榮的高官想必是嫌棄這些項目不夠國際化、不夠璀璨奪目,由老董年代的數碼港、中業港,到今日林鄭的大灣區、電競港,港人亦因此要身陷永劫輪迴。
我們的建議其實很簡單。政府雖然坐擁過萬億的財政儲備,但愈來愈多香港人既不相信政府懂得透過社會政策改善民生,又不相信長遠而言香港能有所發展。當下最實際是推行「全民基本收入」政策(註1)。2016年瑞士曾經發起公投,表決是否實行「全民基本收入」,每月向所有公民發放若干金額支持日常生活。瑞士人擔心政策會否招致移民蜂湧而至,故以七成多的大比數否決了建議,著實可惜。
有朝一日,香港能重奪單程證審批權、本人成功執政並有份編寫財政預算案(笑),就可以在建構平民產業鏈和生態圈的同時,發放「全民基本收入」,實現全民富足的烏托邦了。
註:「全民基本收入」又稱「無條件基本收入」(Universal Basic Income),意思是在不設定任何資格條件下,每年或每隔一段時間,國家向所有公民發放一份足夠維持最低生活所需的金錢。
(編按:本文刊載於熱血時報印刷版第56期。熱血時報印刷版訂閱連結:http://www.passiontimes.hk/4.0/regform.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