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荷里活電影界的最大新聞,莫過於時代華納與電訊巨人AT&T合併不成,以及迪士尼可能成功收購廿一世紀霍士的龐大影視部門。截至落筆前後者仍有相當高可能成事,儘管這筆價值六百億美元的超級收購,聽起來有點天方夜譚。
但其實超級片廠易手和瓦解在過去屢見不鮮。哥倫比亞片廠被日本Sony併購;美高梅一夜間被清盤;環球片場、派拉蒙及華納也經歷合併與被收購,若迪士尼能與霍士合併,亦會是歷史進程的一部分。
問題是,收購的動機是甚麼?如果你只著眼於收回Marvel《X-Men》和《神奇4 俠》版權後重啟新電影作品的話,實在是非常膚淺。無錯,超級英雄電影在二千年以後成為主流,甚至獨領風騷;但在廿一世紀霍士漫長的歷史裡,比它更宏大、更賺錢、更有影響力的電影,實在多不勝數。
霍士的電影寶庫多不勝舉。繼早期的《綠野仙蹤》、《仙樂飄飄處處聞》、《埃及妖后》、《French Connection》、梅爾布祿士(Mel Brooks)喜劇系列、《東方快車謀殺案》、《碧血長天》及《偷襲珍珠港》等,至近代的《轟天砲》系列、《虎膽龍威》系列、《異形》與《鐵血戰士》系列、奧利華史東執導的《華爾街》和《殺戮戰場》、《阿森一族》(電視劇)、紅極一時的《寶貝智多星》系列及《鐵達尼號》;還有千禧年後的《翻生侏羅館》系列、《阿凡達》及《冰河世紀》系列等到今天,霍士更負責夢工場動畫的海外發行。
簡單講,霍士的片庫是電影寶藏之一,長賣長有,可供重拍的作品唾手可得。所以說,若迪士尼獲得霍士片庫的版權,Marvel 超級英雄系列只不過是眾多電影作品中,近年較為有價值的系列之一;反之,整個片庫才是核心所在。而且其防守意味極強。
首先要明白開發一個成功的影視作品系列,風險相當高。真人電影上,迪士尼近年試圖借《Tron》、《綠野仙蹤》前傳、《獨行俠》、《John Carter》及《明日世界》創造新系列,失敗而回;反之,成功的多數是併購回來所得,無論超級英雄或《星戰》系列也如是。至於公主系列則屬不過不失。雖然迪士尼在3D 動畫方面近乎壟斷市場,除了被環球的《迷你兵團》發力追上(單計票房,《迷你兵團》已成為史上最賣座動畫電影第三位,《壞蛋掌門人》排第五,第一位及第二位分別是《冰雪奇緣》及《反斗奇兵3》)。在真人電影戰場上,若迪士尼真的想再發展下去,必須要有新的系列,因為《星戰》和超級英雄終有「散水」的一日。花無百日紅是常理吧?與其一如以往出錢出力堆砌新電影,何不買一些已有的品牌,再重新注入動力?
再比較一下,就會發現迪士尼的境況,並非如想像中樂觀。以華納為例,就有《哈利波特》及《Fantastic Beast》系列、《魔戒》系列、DC 超級英雄系列(口碑差但極賺錢)、哥斯拉怪獸系列、《Lego Movie》系列、《The Conjuring》系列;環球亦有《Fast & Furious》系列、《叛諜》系列、《國定殺戮日》系列、《賤熊》系列;派拉蒙及哥倫比亞則分別帶來《職業特工隊》、新版《星空奇遇記》、《變形金剛》及《黑超特警隊》系列。其他片廠的系列作,仍各領風騷。由此可見,迪士尼必須注入新動力以延續其電影霸業,尤其是針對成年人市場的真人電影及劇集。
其次, 迪士尼即將開展全新串流影視業務, 與Netflix及Amazon Prime分庭抗禮。購入霍士片庫,不獨能獲得更多可開發的新劇集及電影作品系列,更重要的是建立自己的串流片庫。或者年輕觀眾不太在意經典電影的存在,但對使用串流服務的中年或長者觀眾而言,這些經典最是吸引。在服務組合而言,它們是必須的,用以照顧不同年齡層的觀眾。同時,若迪士尼真的擁有如此龐大的串流片庫,就足以削弱Netflix 及Amazon Prime的競爭力。即使《美國眾神》及《Mind Hunters》綁得住你,但若想看Marvel、米奇老鼠抑或《轟天砲》,你都要幫襯迪士尼。最後,迪士尼收購霍士,還可加大串流平台Hulu 的控制權。
或者說,今天迪士尼收購對手的策略,是為未來十年,以至廿年的發展鋪路。尤其當電影市場逐步衰退,串流市場不斷擴大,如何在風險相對較低的情況下進行有效的影視業務轉移?收購霍士或許是最昂貴的方法,但絕對可行又值得。
(編按:本文刊載於熱血時報印刷版第53期。熱血時報印刷版訂閱連結:http://www.passiontimes.hk/4.0/regform.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