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米歇爾山遊記

聖米歇爾山遊記


法國的法定假期比香港多。每年9月開學後,10月中的萬聖節是最長的學校假期,中小學生可以放整整兩星期的假,不用上課。至於大學生,假期較短,只有一星期,但時間足以出一趟遠門,有點像英國大學的reading week - 雖說假期是用來reading,但其實甚少有學生真的留在家溫習。前幾年於英倫攻讀碩士課程,由於功課繁重,無奈成了「閱讀週」閱讀份子一員。今年於法國求學,隨著畢業限期逼近,深感在法國的日子正在倒數,故決定抽空到法國北部諾曼第的聖米歇爾山(Mont Saint Michel)走一趟。

聖米歇爾山乃法國著名的旅遊景點,被列入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既是山,也是島。潮退時是山上一個小小的古城,潮漲時卻變成一個海上移動城堡;山上的教堂建於公元十一世紀,迄今有上千年歷史。大學時期,初次從友人口中聽得此山的大名,更邀請筆者一同遊山,並指旅遊區多小偷,獨遊會危險。當時由於初到貴境,聽對方說得起勁,心裡恨不得馬上插翼飛去看看小島上的古城。一心以為有機會結伴同遊,卻是一年又一年的延期,最終還是獨自一人上山 - 也罷!一人也好,兩人也好,算是跟米歇爾天使長結了緣。

那時總覺得古人的手藝特別好,不似現代的東西,都是機器造出來的,一式一樣;若是當日抵達這小島,一定會為島上的中古建築著迷!現在倒是失去當年的童真。看著這山,我想起當時那種活著的滋味,好像這個世界總有很多新鮮好玩的事等著自己發掘。其實世上最好玩的東西,都是自己幻想出來的。

諾曼弟的氣候寒涼,地廣人稀,初冬刮起的風已有透骨之寒,難怪當地盛產蘋果酒。為了趕火車,筆者早上五點就起床,到了諾曼弟的巴士站不過十點左右,空氣份外清冷。巴士駛至山腳時,只見一小島坐落在泥灘上,四野無人,自成一國,風勢大得眼也睜不開。在空曠的海灘上看,此島小巧如明珠;但從大橋上遠眺,一眼已可盡覧全島,山頂小教堂更仿如玩具。山腳入口插著中古樣式的軍旗;經過一道古老城門,沿著唯一的小路上山,哈上都是吸引遊客消費的精品店和咖啡室,還有一些不知真假的騎士故居 - 這想必與小島原有風貌相去甚遠。

雖然教堂早被各國遊客踏平,但山頂小教堂至今依然是僧侶清修之地,每日中午時份舉行彌撒,頗有道心。彌撒期間,吹奏著以管樂為主、由修女伴唱的中古曲調,不斷重複著幾個音楷,沒有開始也沒結束,有點像小兒的牙牙學語。教堂則以石頭建成,保暖設備不足,還有點昏暗。造訪當日,寒風捲著冰冷細雨不斷從窗門湧進,但壇上僧侶依然故我。他們穿著古老的、薄如蟬翼的連帽白袍 - 筆者只在古畫中見過這般穿著。教堂中央則有個圓形天窗,此亦是日光唯一能透進室內之處;當白袍人站在天窗下,遠看還以為是古代幽靈在彌撒期間復活。

至於教堂的其他部份,都是簡樸的石室和墓地,陰冷潮濕,沒有一絲人氣,確是哥德式恐怖的經典示範作 - 這種地方居然在遠古已有人居住,既有僧侶,也有軍人戰俘;食物不外乎醃肉、粗麵包,還要每日一抵受寒風。大概有不少人半夜捲縮在地下室病死,都沒有人看一眼。按照香港人的邏輯,人生要享吃喝之樂才有意義,而住在這裡的人的人生意義,真不知從何說起。也許他們不會有空想這個問題,就如樹林裡的野狼,眼裡只有獵物,不沾人間煙火,算是一種原始世界的幸福吧?

浴著教堂的路走回熱鬧的大街,唯一可以避雨歇息的地方只有餐廳。聖米歇爾山的招牌菜(不知是否用來招攬遊客的「奇招」)是Mère Poulard(普拉媽媽奄列) - 這款奄列當地獨有,從中間切開,會流出打成泡的蛋液。靠這款奄列發跡的「普拉媽媽」有點像澳門的鉅記,分店愈開愈多,遍及整個山頭,同時收費也愈來愈貴,因此倣效者眾;但其實所有店所賣的奄列味道差不多。為節省旅費,筆者未有光顧正宗的「普拉媽媽」,只是隨便選一家咖啡店坐下,猶幸奄列水準不錯,卻是獨欠「民間特首」劉德華一直提倡的服務態度,還將筆者與另一位華籍旅人當成情侶,安排一同入坐。多年來皆是獨自出遊,已習慣被人將同一膚色種族的異性視為情侶此一消費定律。

現實與小說的情節總是相反。小說最精彩的部份在結尾,但現實生活中旅行的後段多是苦悶無比。滂沱大雨下勉強抵達城牆,只見天色晦暗,看著腳下泥灘的支流,像兒時在書本上看到的珠江三角灣鳥瞰圖,只是沒有工廠和多餘的建築物阻礙視線,天然的地理環境更見突出,畫面簡潔、純粹。走著走著,到達海邊,看到少男少女泳後在路上暖身及更換衣衫。心想,在如此天氣下水,足見法國人體格有幾強健!回到大街後,欲挑一張明信片作收藏,卻發現精品店裡所賣的,明信片上的小島儼如馬爾代夫或峇里島等熱帶度假勝地般,藍天白雲,與當刻的米歇爾山沒有半點相似 - 選了半天,沒一張合心意。幸好臨走前發現還有幾張明信片是畫作,而畫家中的聖米歇爾山正值雷雨,密雲中透出幾線亮光,正與當日天氣不謀而合,亦頗得小島的精髓。

若這座小島是個人,性格定必是孤僻,而且陰晴不定,不知那日會惹惱他。唯有一位畫家將小島的「脾氣」畫出,故欣然買下。上車前,耐著強風回望小島;只此一眼,不過份吧?畢竟路途遙遠,也許一生只此一次看到聖米歇爾山。過後回想,世上有不少人,一生只有緣見一次,緣盡再沒來往,更何況是這座山。



聖米歇爾山的傳說

《聖經》中的聖米歇爾是人與神的「中介」,也是教會守護者。在〈啟示錄〉中,聖米歇爾天使戰勝惡龍後將並逐出天堂;其實《聖經》新約全書亦有記載天使長與惡魔的戰鬥。自公元五世紀起,法國受意大利影響,興起崇拜米歇爾天使長;相傳天使長曾於小島一帶教區之主教面前顯現,指引他在四面環海之地興建教會,成就今日聖米歇爾山上的教堂。雖然潮水漲退不利交通往還,卻也因此成為教徒朝聖、靜修,與及面對惡魔試探的地方。傳說古時有孕婦在臨盆前往聖米歇爾山朝聖,期間突然遇上潮漲,幸得天使長保護免被溺死,並於海中分娩,母子平安。

(編按:本文刊載於熱血時報印刷版第76期。熱血時報印刷版訂閱連結:http://www.passiontimes.hk/4.0/regform.php


讀者回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