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了解核事故 天文台稱留室內有效防輻射

正確了解核事故 天文台稱留室內有效防輻射



測試政府對嚴重核事故應變能力的大型跨部門演習,已經於12月21日完成,天文台最新一輯《氣象冷知識》,就教導市民如何應對核事故。

天文台表示,萬一發生核事故,大亞灣應變計劃會啟動及運作,會按事故發展情況,透過各渠道發放消息。天文台強調「謠言止於智者」,呼籲市民不要轉載不盡不實的消息。

萬一發生嚴重核事故,通常都會從廠房釋出放射性物質去到大氣,情況有點似煙囪,煙羽會隨風擴散,並隨時間及距離而稀釋,如煙羽經過時,市民如正在戶口,就有機會受到輻射照射。不過天文台指,除非吸入大量輻射,否則只要經過除污清洗,大部份依附身體表面的放射物質都可以被清除。而當放射物進入食物鏈,進食帶有輻射的食物,亦會造成食入照射。



如果有輻射煙羽經過,是否留在室內最好?天文台指,如果當政府呼籲留在室內,就應該關好門窗,關掉暖爐及冷氣機等會換氣的通風裝置。由於香港大部分樓宇,都是用三合土及水泥做外牆,可有效阻擋部分輻射,所以留在室內是好有效方法。煙羽過後,政府會在各區巡測做評估。

如果輻射煙羽經過,市民又正在東平洲郊遊時,天文台指大亞灣遠離香港,又稱研究指即使發生核事故,一般都毋須撤離,但作為預防措施,政府會考慮撤離大亞灣20公里範圍內的居民,以及大鵬灣水域船隻,萬一需要撤離,需要根據政府指示。除了從東坪洲及大鵬灣水域撤離的市民可能需要服用碘片,大部分情況下市民毋須服食,亦不要盲目服食,否則會產生副作用。



(政府新聞處圖片)


讀者回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