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香港撲克牌手協會董事黎上之

專訪香港撲克牌手協會董事黎上之


講起poker,你會想起「德州撲克」手機遊戲,還是九十年代一系列以賭做主題的港產片?「在港人心目中,poker與賭搏早已劃上等號。」香港撲克牌手協會(HKPPA)董事黎上之(Stephen)邊說邊聳肩。

「當然,若果沒有港產片,今日就不會有那麼多人認識此項運動……」運動?玩poker不會出汗,也沒法減肥啊!

「大家印象中,運動就是游水跑步打波,但其實圍棋、橡棋、橋牌等以思考及策略為主,是智力競技運動(mental sports,或稱mind sports)- poker亦屬此類。」

雖然玩法與「德州撲克」大同小異,但Stephen堅持稱之為poker,只為區別手機遊戲與card game。「在手機遊戲的世界裡,由於方便得唾手可玩,令不少人沉迷德州撲克,並為此傾家盪產;但玩poker不同。你先要約齊人,還要有地方,並須準備啤牌 - 當中有否涉及金錢,玩家需要有共識。有時由贏家請食飯,或輸家請大家飲啤酒。至此,poker是朋友間聯誼時的遊戲之一,像鋤大D與廿一點,並非一定與賭有關。」事實上,在手機遊戲面世前,poker一般稱「沙蟹」或「話事啤」;賭片盛行時,則喚「show hand」。

Stephen表示,當年在朋友的介紹下開始玩poker,一試便立刻著迷。「一般賭場內常見的百家樂、輪盤等,營運者在數學運算上有絕對優勢;反觀poker是玩家之間的博弈,牌技可以學、可以練,並會隨經驗愈加精進。這是一門講求技術的遊戲,集數學、心理與體力於一身;在玩牌同時鍛練智力及記憶力,非常有益。」原來每一場正式poker賽事,動輒七八小時,期間要保持思路清晰和集中,不可有一刻鬆懈。「每一局,你要牢記一局裡面所出過的牌,然後估算對手手上的牌,再分析自己將會得到甚麼牌......聽落好複雜,其實很有趣!」

後來,他透過與同好聚會,認識更多玩家,更一同參加國際賽事。「當時想,如果有一個組織,讓香港的牌手能夠定時聚會、交流,相互提升技巧,亦是美事一椿。遂於2015年與朋友成立香港撲克牌手協會(HKPPA)。」


「成立HKPPA的目標有二。一是讓更多人認識poker,使之更普及;其次是爭取poker成為合法智力競技運動之認受性。」

為了令poker更普及,HKPPA不收入會費,只要提供簡單個人資料即可。「即使對poker毫無認識者,亦歡迎你來參與聚會,認識玩法、HKPPA及香港的牌手。多一分認識,自會少一分疑惑。」另外,HKPPA又辦「港撲超」,每星期設有賽事,任何人都可以報名參賽;每季最高分者可獲得獎座及禮品。「現時香港法例列明,有錢銀交易的啤牌遊戲屬非法,因此我們以禮物代表心意。事實上,國際性的大賽,其獎金之高,超乎你想像。因此不少人努力鑽研牌技,甚至辭去工作,全身投入。」

「或是因為poker在賭場非常普遍,所以大家都認定兩者有關。其實poker點止咁簡單!」

「HKPPA會以組織身份,參與海外賽事,同時為出戰外地的本地牌手提供支援。」Stephen繼續解釋:「踢足球有四年一度世界盃,游水田徑又有奧運會,至於poker,每年都有World Series of Poker(WSOP),分別設有歐洲站與美國站賽事,由於獎金非常豐厚,因此雲集全球好手;贏出最高獎金的賽事者,更可獲得一條金手鏈。2018年,牌手Anson Tsang歷史性地,成為首位贏得歐洲站『金手鏈』的香港人。今年7月,另一位港產牌手鄧志恆(Danny)首次代表香港奪得美國站『金手鏈』,獎金逾百萬美元!」亞洲方面,Stephen表示在過去,賽事多數在澳門舉行,但由於「吸金」能力不如大陸人,不少場地都拒絕合作,因此轉移陣地到台灣。

「很遺憾,Danny獲獎之時,正值反修例抗爭運動進行中;同為香港人,替Danny感到光榮的同時,見到香港市民無辜受到傷害,覺得心痛。」Stephen說。

(編按:本文刊載於熱血時報印刷版第74期。熱血時報印刷版訂閱連結:http://www.passiontimes.hk/4.0/regform.php


讀者回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