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歌與抗命

民歌與抗命



現代民歌潮流,源於60年代初美國校園。戰後一代從史書認識二戰的殘酷,認定世界不可再靠武力維持,也推翻了上一代人各種價值觀,準備開創新的時代。然而,當時美國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參與越戰,死傷無數,社會產生極強烈的厭戰意識,大學生將自己的那想法傾注於音樂中,大大小小校園響起清脆的結他聲與歌聲。

民歌本身,除了與社運結下不解緣,也是時代更迭的標誌。在60年代波瀾壯闊的反戰運動中,這群年輕人向大人世界大聲說不,否定政客以正義之名稱霸世界的企圖。眾多民歌作品,又以Bob Dylan創作,Peter, Paul and Mary重唱的〈Blowin' in the Wind〉最為世人所傳頌。雖然它的歌詞是針對越戰的美國,但卻幾乎可套用於描繪世上任何社運,包括香港的雨傘革命。

現在,香港正經歷史無前例的大時代,年青人敢於企出來,追求屬於所有人的民主;他們朝氣勃勃,意志堅定,一腔熱血燃點了未來的希望;站在對立面的大人退無可退,人丁單薄,意志潰散,快將進入被淘汰的一刻。

〈Blowin' in the Wind〉所說的,正是這個境況。要經歷多少風霜,走多遠的路,年輕人才可贏得自由?大人要經歷幾多衝擊,幾多教訓,才明白自己的錯?

新時代已經來臨,請大家繼續堅持下去,勝利一定會來臨。

這條影片,就獻給為理想堅持至今天的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