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談甚麼風骨

還談甚麼風骨


今年對香港電影業來說簡直是一池死水,上映片目數量進一步下跌,合拍片風潮過後被強國淘汰,加上逃犯條例抗爭引致戲院停業或投資計劃暫停等,輸少已經當贏。同一時間,業界身陷政治風暴,為求自保業界代表登報「表忠」,贏了政權卻輸了民意,長遠來說是弊多於利。

我們都明白,院商與片商都需依賴中國市場維生,一部合拍片上億元計的票房,超過七成收入皆來自中國,若被取消上畫,片商隨時白做甚至倒貼。為生存計電影公司唯有表忠,由登報到隨強國政府要求退出金馬獎,總之就是失去靈魂 - 然而,「大佬」們的舉動,不單惹怒香港觀眾,亦令一班前線工作者失望。所謂「香港電影」,還能夠代表香港嗎?業界編寫的故事,依然反映這個城市的真貌嗎?說到底,過分傾斜中國市場,瘋狂賺盡easy money的懶惰做法,是業界的正確方向嗎?

另一邊廂,一班早已上岸的電影創作者同樣乞人憎。導演楊凡在意大利威尼斯影展獲獎本值得高興,但在國際場合批評參與社運的年青人,又是藝術家該有的修養嗎?藝術本來就有批判意味,而且楊凡當年為逃避台灣白色恐怖時代而來港發展,今日香港同樣面對政權暴力與白色恐怖,他竟然批評抗爭者?不就是收成期廢老的典型代表?電影公司本來興高采烈地為作品宣傳,今日已經龜縮,傳媒工作者亦有「默契」拒絕讓其作品曝光,只能講句抵死。

今年10月,又有另一宗事件 - 改編自獨立遊戲、以六十年代台灣威權統治作背景的電影《返校》,突然被抽起,由10月17日上畫變成不日開畫,惹來大家猜測,發行公司是否害怕電影被針對而故意抽起?抑或聽從更高指示而收起電影?那麼,《返校》是否從此變成禁片?

沒有風骨的電影業界,還會值得本地觀眾支持嗎?大家心中有數。


(編按:本文刊載於熱血時報印刷版第74期。熱血時報印刷版訂閱連結:http://www.passiontimes.hk/4.0/regform.php


讀者回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