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神話筆記之離地審美觀(二):西眼看日本,再攪禍自己的節慶

華夏神話筆記之離地審美觀(二):西眼看日本,再攪禍自己的節慶



離地中產,有離地審美觀。離地審美觀帶來的文化滅絕,我們要仔細道出。

再以奇華月餅廣告作例,理解「離地審美觀」。廣告抄的是大陸創作,但認真再看,最終的審美標準,是抄日本。那套曾志偉的老西裝,是民國時期,也同時是維新後的日本。而廣告把小船、油紙傘、彼岸花等鬼域意象,不問文化淵源,併貼出的符號大雜燴,看起來很憂鬱、蒼白、淡然,不正是歐美世界眼中的日本「東方情趣」?

香港人以歐美眼晴看「東方情趣」

日本的設計、旅遊景點,處處流露出這種合乎歐美目光的東方情趣。平和而簡約,頹廢而蒼白,悲哀而湊美,是我們經常在日本建築、畫作、花道會見到的形象。

香港人愛去日本,多多少少也跟從這種歐美目光,去嚮往日本的「東方情趣」。由去神社,看櫻花,會覺得很簡約、治癒、很寧靜。

甚至,香港人不免會有種妄自斐菲薄的想法,嚮往別國的文化,厭棄自己的傳統。然後,以這種尋幽探勝的目光,用在日本尋找「東方情趣」的目光,看待自己本土的傳統節慶。再而蠢蠢欲動,希望這種合乎西方目光的憂鬱、蒼白、淡然的「東方情趣」,移植到我們的家園,由中秋、新年,甚至葬禮,最好都那麼憂鬱、蒼白、淡然。

文化分工和文化真身

但是我們要了解,我們看到的「東方情趣」,是日本經過文化工業建構而來。日本經過有規模的現代文化建國,他們有文化分工。甚麼是文化分工?你去日本,會睇一比一高達,熱愛奇觀;會睇神社,會許願,熱愛治癒;但你很難參與他們的祭祀,也不會了解全國那麼多祭祀有甚麼意義。

文化分工就是令所有文化活動,各有功用,健康發展。日本大量傳統,是坦坦白白的承襲前人,是活的傳統;有些是給外地人看的;有些則是創新,有些是惡攪、顛覆、反叛。這就是文化分工。



而本土的傳統節慶和祭祀,是本土的文化真身。我們在日本看的,或者這個「東方情趣」的表相,是有真實的國教和傳統的實體支持。沒有活的傳統和祭祀成為文化真身,所有表相、景點、消費活動、文化體驗,都是假的。少林寺就是一反例。

而聖誕節就是有文化真身的例子。我們看到的,是fine dining、聖誕老人,派對、失身,你以為很消費;但你不知道,聖誕還有子夜彌撒,還有聖經中的四部福音書,作為耶穌降生的文化正典,那就是文化真身。

保護華夏的文化真身    才有日後的文化分工

華夏未發展出國教,傳統承傳也可謂百業待舉。我們的祭祀、習俗,無論是文化真身,或是給遊客消費的表相,也是寥寥可數。因此,我們再把鬼節和中秋混淆,夾硬把那些歐美國人眼光中的蒼白、憂鬱、簡約的「東方文化符號」,胡亂放進中秋、新年、孟蘭等節日,把傳統符號亂攪,這是消滅我們的文化真身。

是故,我們必須守護本土的文化真身,重建傳統。我們有了文化真身,之後就可以涵身周邊的文化創作,形成文化分工,然後到時玩甚麼也無傷大雅。但現階段,對於傳統,我們要格物致知,我們要學習傳統一套。因為,連我們的傳統文化真身,其實也是頻臨絕種生物。

相關節目:
建國神話第19集:中秋風俗與華夏傳統
http://www.passiontimes.hk/prog/26/19

相關文章:
華夏神話筆記之離地審美觀(一):香港人像西人一樣看待華夏節日是多麼離奇的事
http://www.passiontimes.hk/article/10-04-2017/41835


讀者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