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務署年清500噸淤泥 重量與34輛雙層巴相等

渠務署年清500噸淤泥 重量與34輛雙層巴相等


發展局局長黃偉綸今日(5月22日)在最新網誌,介紹渠務署應對雨季的防洪工作。

渠務署管理的防洪設施規模龐大,包括超過2400公里的地下雨水渠管、超過360公里的人工河道、4個總容量超過18萬立方米,相等於72個標準游泳池的地下蓄洪池,以及4條總長約21公里的雨水排放隧道。

清淤及保養維修工作會安排於每年旱季,即11月至來年3月進行,但近年受氣候變化影響,11月時有大雨,也會早於2月出現強降雨,因此部門很多時只有兩至三個月時間完成有關工作。每年由4條雨水排放隧道及4個蓄洪池合共清走的沙石、淤泥多達500噸,相等於大約34部雙層巴士的重量;加上設施結構及機電設備需要勘測,故需要與時間競賽,為雨季做好準備。

當紅色、黑色暴雨警告信號、新界北部水浸特別報告,以及八號或以上熱帶氣旋警告信號生效時,署方會即時啟動「緊急事故控制中心」。渠務署渠隊管理組通渠工長賴義明表示,同事會24小時輪流當值,專責處理市民有關水浸的求助個案,盡快前往現場清理被雜物阻塞的排水渠。去年10月颱風「獅子山」及「圓規」先後襲港期間,中心接連運作了大約60小時。

(圖片來源:黃偉綸網誌)


讀者回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