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註冊中醫關富健 談中醫角度看武漢肺炎疫情

專訪註冊中醫關富健 談中醫角度看武漢肺炎疫情


庚子年伊始,武漢肺炎肆虐全球,香港亦不能倖免 - 情況尤如2003年的沙士(SARS)。

「2003年時,中醫介入治療後,明顯能在縮短發燒日數、減輕中毒症狀、改善低血氧症及脫離呼吸機所需時間、減少類固醇用量及其副作用、減輕後遺症、提高痊癒率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而且得到世界衛生組織(WHO)之肯定。不過,武漢肺炎在港爆發至今,港府似乎沒有打算讓中醫加入。」註冊中醫關富健(關醫師)皺眉。

他指出,目前中國已經有武漢肺炎患者接受中西醫藥治療後痊癒的例子,足以證明中醫藥在治療武漢肺炎時,尤其是根據病情變化於病發的早、中、晚期與及康復期,都明顯地實用。「疫情發展至今,幾乎無人提過中醫與中藥,中西醫的互動與及中醫在公營醫療系統的角色都近乎零!」

「沙士的實證說明,單純使用中藥或西藥,都不及中西醫結合治療,帶給病人更多好處。如果一方自我感覺良好,認為自己才是醫治肺炎的全部 - 恕我直言,這只突顯當事人的好大喜功與無知。」

武漢肺炎傳染力強 本地感染個案不斷增加

庚子年伊始,武漢肺炎(世衛稱為「2019冠狀病毒病」Coronavirus Disease 2019,簡稱COVID-19)肆虐全球,香港亦不能倖免 - 情況尤如2003年的沙士(SARS)。「猶記得當年香港政府找來一班中醫師,以中藥配合西藥,雙管齊下對抗沙士。此一合作模式前所未有,確實是本港醫療服務的重要里程碑 - 不過,武漢肺炎爆發至今,港府似乎沒有此一打算。」註冊中醫關富健(關醫師)皺眉。「2003年時,中醫介入治療後,明顯能在縮短發燒日數、減輕中毒症狀、改善低血氧症及脫離呼吸機所需時間、減少類固醇用量及其副作用、減輕後遺症、提高痊愈率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而且得到了世界衛生組織(WHO)之肯定。」

「今次的武漢肺炎,從病原學的層面探索,初期中西醫都缺乏具體預防和治療方法,對於發病起源、病毒如何演變、傳播途徑、患者發病後病情演變的差異,以及完整有效的防控措施等,當中存在未知數很多,只知道病毒的傳播力十分強 - 在香港,患者由青壯年到九旬長者都有,即使沒有外遊史,只要接觸過病毒原體都會受到感染,是擁有高度傳染性的傳染病。」關醫師說。

「根據之前的經驗,2019新型冠狀病毒與沙士病毒基因組序列八成相似,與2017年從中國蝙蝠身上採集到的相關基因組序列之相似度,更高達百份之八十八!因此,有理由相信,中醫介入治療能達到相應的治療效果,並增加痊癒率。而當疫情發生後,中國方面經已迅速、明確地提出診療方案,並且堅持中西醫結合診療程序。但到目前為止(編按:訪問於2月中旬進行),香港政府未有好好運用中西醫藥優勢去應對本地疫情。反觀中國,2月15日下午5時,派出第四批國家中醫醫療隊伍,共百多名隊員從上海飛到武漢,為雷神山醫院新開設的兩個重症病區百餘個張床位,提供中醫藥及中西醫結合治療。」他慨嘆,大家調侃「強國」,但面對疫情,港府顯得較慢、較被動,亦無措施針對地支援前線醫護人員。


面對肺炎疫情 港府反應被動
未有參考沙士時期的處理方法


「現已經有武漢肺炎患者接受中西醫並重治療方法後痊癒的案例。足以證明中醫藥在治療武漢肺炎時,尤其是根據病情變化於病發的早、中、晚期與及康復期,都明顯地實用。疫情發展至今,幾乎無人提過中醫與中藥,中西醫的互動與及中醫在公營醫療系統的角色都近乎零!雖說由港府出資興建、非牟利機構營運的首間中醫醫院將於2024年落成,但觀乎港府與醫管局目前的態度,不禁令我擔心,屆時這間中醫醫院將會如何運作?」

其實,在2019年12月的「應對季節性流感記者會」上,食衛局長陳肇始呼籲西醫和中醫一同對抗流感,並強調港府投放大量資源加強政府資助的中醫門診服務;同場還有食衛局顧問中醫師吳梓新,匯報中醫在流感高峰期之角色,並講解中醫如何治療外感病(流感),以及香港註冊中醫學會代表列席。但今回武漢肺炎,政府仍沒有讓中醫參與的打算;而號稱會員佔全港註冊中醫師的七成的香港註冊中醫學會,於2月初發出新聞稿後,至截稿前仍未有其他動作。

「反觀中國,2020年1月北京首個武漢肺炎患者於地壇醫院接受治療。中醫專家為患者診治後,體溫恢復正常,病情亦有好轉,呼吸道分泌物病毒核酸呈陰性,治療約兩星期後出院。另一位湖北的確診個案,也接受對症治療及中藥治療後,於1月25日痊癒出院。不少媒體亦曾提及,在武漢還有更多類似的治癒病例。至於廣東省人民政府,在2月19日的新聞發佈會上,省中醫藥局局長徐慶鋒表示中醫藥參與治療確診病例中,448人治癒出院,平均住院日14日半;660症狀改善例;有效率近九成。」他說。

然而不少人都對於中共所提供,有關疫情的數據抱住懷疑態度,關醫師笑道:「抱持懷疑態度好正常,但若將陰謀論放在每一件事上,那討論將是沒完沒了,對患者可有半點幫助?」

「每個地區都有自己的檢測準則與報道標準。不少人盛讚星州的檢測方法達到黃金比例,如果其他國家都仿效,疫情數字應該較今日高2.8倍。不過,他們的治癒率與症狀改善之標準,是如何定義的?以癌症為例,大多數人認為治療完成後五年內不復發就算康復,但有些療法需要跟蹤十年呀。」他聳肩。「或者,用數據去看會公平一些。2003年世衛的專家們,能在科學角度去評價以中西醫結合方法縮短病情。以科學為尺,比個人好惡較為客觀。因為後者可以涉及非事實範圍嘅論述,包括政治、經濟等因素。」

現代中醫藥與時並進 鑒古知今

「2019年的反修例抗爭期間,有人認為中國製的催淚彈,質素比外國製差,我認為這是純粹個人主觀所得出的結論。要評價催淚彈質素,應該將中國製催淚彈與外國製催淚彈的成份、燃燒數據等等,放在同一水平上比較,再作評論。但由於港府一直無公開中國製催淚彈的結構及成份,因此根本無法從科學觀點出發去評價;剩下來的就只有主觀地,覺得中國製做的催淚彈,就是毒彈。」

提起中醫,一般的套板印象是把脈用的小枕頭、秤陀、手寫藥方、百子櫃、以紙張包裹的藥材......但面前景物卻是完全相反 - 關醫師的醫務所位處中環商廈,有穿著護士服的姑娘負責配藥,且是不用煎煮加水即可服用的濃縮中藥粉;唯有那個把脈用的小枕頭仍在關醫師之案上。

「現代的中醫師都能理解到,中醫典藉中記載著不少當時應對疫症的寶貴經驗。想像一下,當年沒有顯微鏡、也沒有科技可言,醫師運用不斷累積下來的經驗去對抗疫情,挽救不少人命。但同時我們亦明白,不同時期的病毒會不斷變異,參考或引用《傷寒論》或《黃帝內經》去抗疫時,不能只停留在典籍中所記載當時醫師對傳染病的認識去討論,必須同時留意現今武漢肺炎患者徵狀差異與病情變化,才能鑒古知今,更好地運用中醫藥去對抗疫情。」


且聽關醫師娓娓道來。「雖然免疫一詞在中醫學出現較晚,而且與西方醫學的具體內容有差別,但免疫的概念,以及傳染病發生等理論,卻是相當早出現,而且內容豐富。成書於戰國至秦漢時期的《黃帝內經》當中,《素問.刺法論》就提到『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避其毒氣』。黃帝問疫病的發生及傳染時,醫師岐伯解釋『若要不受傳染,必須做到正氣(抵抗力)充實於體內;如此一來,邪氣(細菌病毒)才無法侵犯。』因此『正氣』可說是人體抗病機能之總括。及至十六世紀時,就有中醫記載『人痘接種法』,是免疫預防的先驅。」他又解釋,肺炎(pneumonia)泛指所有有關肺部發炎的狀態,通常與肺實質發炎(pneumonitis)混淆。「雖然兩者同樣稱做『肺炎』,但其實後者屬於非感染性的肺發炎,如自體免疫疾病、化學灼傷、藥物反應等;前者才是感染性肺炎,一般由細菌或病毒所導致,其次是真菌和寄生蟲。」

「現今中醫對病源的認識,不單重視『戾氣』傳染的致病物質,亦重視人體正氣內在因素與氣候環境因素,更以調升防禦和調節人體免疫功能為作為抗疫基礎。」關醫師指出,此一方法還要視乎各人體質,不能一概而論。「不少傳媒來邀約訪問,他們習慣要我提供飲食建議及介紹幾款湯水。但其實每個人體質不同,生活習慣亦迴異,哪可能以一款湯水或一個建議通行全球?正如每年出版的運程書,書中列出不同生肖者於當下一年的運程 - 但那都是非常攏統的。即使生肖相同,還要視乎每個人的時辰八字等資料,才能做出較為準確、合理的預測。」

中西醫藥互補不足 協同治療是最佳出路


他又表示,大家常掛在口邊的『寒底』,『熱底』其實是舊社會的的傳統智慧。「從前的香港男人常在太陽下耕田、做咕喱,因此怕熱、多汗,因此多是熱底;婦女留在家中料理家事照顧小孩,出門機會不多,也較少劇烈運動,體質自然偏寒。今日的香港,家庭結構已改變,工種大幅轉型,加上科技發達,怎可再單純沿襲前人?大家都說冷氣對身體無益,但其實缺乏運動才是致命傷。若排汗系統被冷氣所困,日積月累下來,健康就會慢慢損耗。醫院或診所,都會開冷氣呀,那是有原因地去空氣調節,如製造對流再配合濾網以過濾空氣中的細菌、將溫度控制在體感舒適的水平等等。想像一下,如果醫院完全不使用冷氣,裡面的燈光與器材均會令室內溫度上升,如此一來,病人與醫護人員的心境就會因此而無法達至平靜,這對於他們的健康百害而無一利。」

「武漢肺炎屬於β屬的新型冠狀病毒,有包膜,顆粒呈圓形或橢圓形,直徑50至200nm。S蛋白是病毒的主要蛋白之一,其編碼基因用於病毒分型。N蛋白包裹病毒基因組,可作為診斷抗原。我留意到鍾南山教授曾經說過,有一半患者於首七日內沒有發燒,但當病癥開始出現就有逾八成患者發燒。因此難以於短時間內,分辨他們患的是武漢肺炎抑或普通感冒。」

「截至2月中,武漢肺炎康復率大約維持於一成半至三成,少部份人在無使用藥物之情況下自行康復,這需要時間去研究和了解,方可下結論。最近更發現康復者之血清對其他患者有療效,在中醫角度看,這正正印證了前人所說的『正氣』 - 即人體內存的特殊抵抗力。先天擁有的難以羨慕,但後天自身的抵抗力,可以透過中醫藥系統調節得以改善。以我所知,有國家在處至武漢肺炎的疫情時,若患者血氧含量達百份之九十四或以上,就不會使用藥物,或只給予退燒藥,讓患者自己康復。」關醫師續道,「沙士的實證說明,單純使用中藥或西藥,都不及中西醫結合治療,帶給病人更多好處。」


「中醫治病乃根據病者現有的症狀去進行治療,而並非要循『病名』去找相對應的藥物。而我們不單着眼於疾病和對抗病毒,更會以中藥調理人體自身的抗病能力,針對在病邪侵入人體後,邪正兩方的關係進行有效的整體調節,因此在改善臨床癥狀、減少併發症、提高生活質素等方面,都有較多優勢。」那麼食療抗疫,是否有用?「身體健康的時候是可以透過改善飲食去保持健康,但生病時當然是『病向淺中醫』最實際啦!」

「當清楚知道患者的病情到達哪個階段,身體出現甚麼變化,才可以去討論使用中藥、西藥抑或雙管齊下。治療武漢肺炎,需要好多人參與,包括傳染科、呼吸科、影像學、流行病等。縱然病毒演變迅速,但中西醫在病情各個階段都有不同優勢,並可互補不足。如果一方自我感覺良好,認為自己才是醫治肺炎的全部 - 恕我直言,這只突顯當事人的好大喜功與無知。」關醫師笑道。

「現代醫學快速免疫檢測方法、分期分型、實驗室檢測、影像學檢查等,對中西醫辨證用藥有重要參考意義。中醫學能根據每個患者在不同階段的癥狀進行針對治療,並在提升免疫力及減低西藥副作用方面有明顯優勢。目前尚無有效中西藥物治療武漢肺炎,主要使用支持療法和對症治療 - 幫助患者撐住身體。相信沒有幾多個病人能承受一路打擊身體的猛攻療法吧!所謂『唔死一身潺』,中西醫藥互補的協同治療顯得特別重要,相信會是最佳出路。」

對於防疫,關醫師認為大家毋需過份憂慮。「美國醫學會雜誌(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簡稱JAMA)曾發表一篇關於2011至2016年間佩戴N95口罩及外科口罩共2862名醫護人員之分析,結果發現兩者的流感患病機率相若。因此大家大眾毋需在所有場合都使用N95口罩及連身保護衣。另外,假設我的手沾有武漢肺炎患者的飛沫,但只要立即去洗手,並在洗手前不以手擦眼睛、鼻及口,病毒就無法獨立生存,因為它必須靠宿主的細胞進行自我複製。」

他最後補充,雖然有數據武漢肺炎的傳染性與SARS差不多,但死亡率其實比非典型肺炎及中東呼吸綜合症低。「而且,當年我們對於SARS一無所知,連基因排序及傳播途徑都不清楚。現在大家的衛生意識與保護措施比以前充足,我們可能真係『驚過籠』,內心恐懼大於病毒實質為人體所帶來的傷害。」

(編按:本文刊載於熱血時報印刷版第78期。熱血時報印刷版訂閱連結:http://www.passiontimes.hk/4.0/regform.php


讀者回應
相關文章